首頁> 歷史資訊

病媒防治—中國大陸病媒生物輸入風險及抗藥性升高

2014-05-26 11:07:26

  專家表示,最近幾年中國大陸的病媒生物總體密度(註1)呈現下降的趨勢,但病媒生物防治工作人有些瓶頸待突破。

  一是全球化趨勢:各種大型交通工具的使用和日益頻繁的運輸活動,病媒生物和病源在全球傳播更加快速。二是氣候變化的趨勢:全球平均氣溫不斷上升,提供病媒生物適合的生存環境,擴大病媒生物分布的範圍。三是中國大陸城市人口的總量和密度逐年增加,有些地區的衛生條件及建設跟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導致病媒生物滋生和傳播的機會增加。四是大量使用殺蟲劑和抗生素,增加病媒生物和細菌的抗藥性。

  西元2013年中國大陸「輸入性瘧疾」比率占所有瘧疾病例90% 以上,對西元2020年消除瘧疾的目標有不利的影響。日本腦炎已的流行範圍依然很廣,新的傳染病也不斷出現,像無形體或埃立克體(註2)、發熱兼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等,這些新的病媒傳染病相繼出現,目前無法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

註1:中國大陸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及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於西元2009年12月1日實施《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蜚蠊、蠅類、蚊蟲、鼠類》的國家檢測標準。

註2: 人粒細胞無形體病 (HGA, 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也稱無形體病,是一種蜱媒介傳染病。由細胞內的寄生的細菌嗜吞噬細胞無形體 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 (曾命名為人粒細胞埃立克體,Human granulocytic ehrlichiosis,HGE) 導致。

參考資料:

http://www.shawh.gov.cn/jkb1/?type=detail&id=254

《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