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資訊

環境工程(空氣污染防制)—臭氧將成為中國大陸下一階段空污防制重點

2014-06-20 11:45:11

  自西元2013年1月1日起,北京市將細懸浮微粒 (PM2.5)、臭氧 (O3) 和一氧化碳 (CO) 納入空氣品質監測專案。依據中國大陸國家標準,臭氧8小時平均濃度在160 μg/m3以下,空氣品質為優,160至200 μg/m3以下為良好,超過200 μg/m3則會造成不良影響。

  西元2013年北京市空氣品質報告的內容指出,全年污染物超標總日數(189日)中,77.8%的污染日為細懸浮微粒(PM2.5)超標,20.1%為臭氧超標,臭氧超標主要發生在5月至9月。

  空氣中臭氧達到一定濃度時,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如對眼、鼻、喉、呼吸道等產生刺激。午後到傍晚,為臭氧濃度的高峰時段,一般情況下室外比室內的濃度高,下風處比上風處濃度高。在其濃度較高時,專家建議儘量減少戶外活動。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謝紹東表示,臭氧產生於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之間的光化學反應,其過程需要足夠的光照和溫度。只要有空氣參與燃燒,就會產生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則來自於工業排放、汽機動車廢氣、裝修、噴漆等。

  除了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外,由於臭氧是氧化性極強的物質,對金屬、材料等均會產生腐蝕作用。同時,臭氧會促使空氣中的氣狀污染物轉化為顆粒物,其中大部分即成為細懸浮微粒(PM2.5)。因此,低層大氣及近地面處臭氧的濃度如果超標,其危害程度不亞於細懸浮微粒(PM2.5)。廣為人知的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就與臭氧超標有直接關係。

  北京市現階段的空污防制重點為細懸浮微粒(PM2.5),臭氧將成為下一階段的防制重點。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是臭氧的前驅物,這兩種污染物產生於汽機車尾氣排放,因此提高燃油品質標準、控制汽機車的持有量,對於防制臭氧污染有明顯的效果。

  產生臭氧涉及的光化學反應極為複雜,監測難度較大,中國大陸直到近幾年才施行對臭氧的監測。目前環保部門及公眾均較關心細懸浮微粒(PM2.5),但夏季的臭氧污染容易被忽視。

  專家表示應儘快有效控制氮氧化物及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掌握其在大氣中的比例,以減少臭氧的生成。相關研究顯示,城區內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能有效防制臭氧污染,郊區則更要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