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資訊

中國大陸土壤地下水治理市場之時機與展望

龍華科技大學化工與材料工程系 丁力行 副教授 (由土壤及地下水整治與廢(污)水處理分組提供)

前言

  中國大陸近期高度重視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西元2011年中國大陸國務院頒布《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提出具體的污染防治目標,各省(區、市)也已編制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的規劃;西元2012年中國大陸環境保護部周生賢部長在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表示,將全力做好重金屬污染整治工作,對重點防控地區、行業和企業,進行集中整治,並表示將嚴格落實各項要求,對達不到標準的企業,一律勒令停產改善,甚至勒令停業。

  中國大陸環境保護部於西元2011年頒布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指出,將投入 20億元人民幣於土壤污染治理,相關整治工作為加強重點區域及行業的重金屬污染防治,污染治理技術分為以下三類:

  1. 植物淨化:通過植物如蜈蚣草和東南景天等來修復污染土壤。
  2. 安定化:通過海泡石等礦物吸附重金屬元素。
  3. 避害:用「客土」(註1)來轉換污染土壤。

  以中國大陸湖南省為例,該省為加快實施《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將投入505億元人民幣逐步完成湘江流域的重金屬污染整治,污染物排放量(包含856項重金屬污染物)、環境品質、重點污染源管理、風險防範等5項重金屬污染整治專項指標將納入沿岸市(縣)政府的評估。

中國大陸土壤污染事件

  近年來中國大陸發生許多嚴重的環境污染事件,西元2008年雲南省發生了兩起震驚全中國大陸的砷污染事件,而昆明市陽宗海以及珠江上游的南盤江,在相同的時間出現了砷超標,以致廠區周遭1,200公尺範圍內的水果、蔬菜、糧食和水都不能食用。

  從北京的霧霾天,到蘭州的自來水苯超標,已引起中國大陸公眾對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關注,以及政府相關單位的重視。其中被稱為「看不見的污染」的土壤污染,容易被民眾忽視;民以食為天,土壤污染對國家生態安全和人民健康的影響,值得全中國大陸高度重視。西元2013年年底中國大陸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王世元在土地調查新聞發布會上,也引述了環境保護部土壤狀況調查的資料,此為中國大陸官方首次向媒體公布耕地土壤污染狀況。

  在不同的土地利用類型中,耕地是與民眾日常生活最息息相關的項目,西元2011年10月,第11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3次會議上,中國大陸環境保護部周生賢部長表示中國大陸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5億公畝,占全耕地面積18億公畝的8.3%。《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中國大陸耕地土壤監測點超標率高達19.4%,其中輕微、輕、中及重度污染所占之比率分別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為鎘、鎳、銅、砷、汞、鉛、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DDT)和多環芳香烴。

  中國大陸的土壤重金屬污染已嚴重威脅到糧食安全的民生命脈,而另一個長期遭到忽視的狀況為比起糧食來源多樣化的都市居民,身處在土地污染第一線的農民,所遭受的健康和經濟損害以及持續付出的代價更加高昂,是土壤重金屬污染威脅的指標。

  此外,礦區土壤污染及都市工業遷廠後未經修復的污染土地也都不容忽視。《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對70個礦區1,672個土壤污染檢測點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超標率達33.4%。世界銀行於西元2010年發布的《中國污染場地的修復與再開發的現狀分析》表示,北京、深圳、重慶等城市最近幾年自工廠搬遷遺留的廠址中有將近1/5存在土地嚴重污染的情況。

土壤污染成因

  土壤污染的成因首要為工礦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其排放的廢氣、廢水、廢渣,是造成周邊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根據中國大陸統計局於西元2012年發布的環境統計年報,全國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達32.9億公噸,在中國大陸重污染的工業密集區、工礦開採區及其周邊地區、市中心和市郊地區,都出現了土壤重度污染。

  其次是農業生產活動。污水灌溉、化肥、農藥、農膜(註2)等濫用和畜禽養殖,也是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中國科學院院士武維華於《第一財經日報》中指出,中國大陸不足世界10%的耕地卻耗掉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化肥。據《經濟觀察報》報導,官方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大陸化肥的有效使用率僅為35%左右,農藥的有效利用率為30%,農藥殘留率高達40%。環境保護部生態司司長莊國泰指出,65%的化肥都變成了污染物,留在環境當中。

  中國大陸土壤污染已經對糧食產量、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西元2013年中國大陸全國兩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一項提案指出,中國大陸耕地重金屬污染率在16%以上,這意味著超過3億公畝的耕地受到污染。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王世元也於西元2013年表示,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資料顯示中國大陸有0.5億公畝的耕地受到中度或重度污染,已經不再適於農業耕種。

  中國大陸相關部門已重視日益嚴重的土壤污染問題,但要解決土壤污染問題,資金是個難題。土壤污染整治需要的資金量非常大,但根據西元2011年12月15日公布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用於修復污染土壤的中央財政資金僅為300億元人民幣。土壤修復的資金缺口巨大,使得中國大陸土壤污染整治,特別是重金屬污染治理及修復工作,面臨巨大壓力。

  中國大陸總理李克強在今(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實施「土壤修復工程」。這是中國大陸環境保護部門的相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出現關於土壤修復的政策。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也在今(2014)年「兩會」上承諾,將頒布《土地污染防治行動計畫》,該計畫提出,至西元2020年,耕地土壤應得到有效保護。

  污染嚴重的土壤要嚴格禁止農業生產並接受社會監督;另一方面,對於污染影響程度不確定或較輕的土壤,各地方政府要在土壤污染狀況資訊公開透明的基礎上,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嚴格控制污染區農作物的流向。中國大陸也將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監測和管理系統,實施土壤污染的行政究責制度。」

中國大陸土壤地下水污染整治市場現況

  目前中國大陸土壤污染治理仍然面臨著面積廣大、技術不足、資金缺乏等三大難題。

  近年來「鎘米」、「砷中毒」、「毒生薑(註3)」等土地污染事件也已造成許多民生問題。湖南省衡陽市大浦鎮發生的兒童血鉛超標事件,引發中國大陸社會強烈關注,當地部分兒童的血鉛值最高達到322μg/L,遠超過100μg/L的健康標準。兒童血鉛超標事件也發生在江西省吉安市、陝西省鳳翔市、湖南省武岡市、雲南省昆明市及湖南省郴州市等地,最終結論均與企業非法排放污染物有關。

  土地的污染來自農業與工業兩大來源,中國大陸農民對化肥及農藥的濫用為農業污染的主要來源。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張福鎖教授的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大陸耕地面積占世界總面積的10%,卻使用了全世界1/3以上的化肥。從西元1980年至西元2008年,糧食產量擴大了1.5倍,耕地面積不斷減少,但化肥消費量卻增加了3倍以上。

  工業污染的面積相對較小,但其中的重金屬物質難以透過自然方式降解,造成的環境威脅更大。汞、鎘、鉛、鉻及砷等5種物質及其化合物被稱為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五毒」,對人有致命的危害。相關專家表示,中國大陸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是化工廠和礦場,西元1980年以來,中國大陸採礦業的粗放式發展,加上科學技術落後、環保工作投入不足與意識不強及礦區濫挖濫採,使得大量土地被污染。在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重金屬污染則多來自工廠。

  污染土壤修復非常困難,由於污染土壤面積大,自然條件複雜多變,污染程度深淺不一,對整治技術的要求極高。中國大陸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環境監督處處長劉帥表示,目前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技術還處於試驗階段,迄今中國大陸成功的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案例極少。更為現實的問題是,重金屬污染治理需要巨額資金成本投入是一大難題。

  西元2011年《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由國務院核准的重金屬污染治理試點方案,總投資達595億元人民幣。據湖南省相關部門預測,要完全達到預期效果,總投入金額將達4,000億元人民幣。

  被稱為「亞洲第一雄黃礦」的湖南省石門雄黃礦區,其周邊8,000公畝砷污染農田的修復,當地政府預估的投資金額就高達13億元人民幣。一些業內人士表示,修復成本如此高昂,對一些相對貧困的地區來說,無異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中國大陸污染土壤的修復技術尚不成熟,儘管來自各方的治理呼聲很高,但是決策者對於巨額的修復成本能否產生實質效果抱有顧慮。相關專家建議,污染土壤修復工作不能倉促投入,應更合理地確定策略方針、配套措施以及融資模式。

臺灣廠商的市場展望

  由本文可知中國大陸土壤污染嚴重,現階段由於技術資金架構與責任歸屬均還有一段磨合期,因此給予臺商在技術、經驗以及法規架構上相當優越的機會,然而因為中國大陸幅員過於廣大,以臺灣中小企業的規模勢必難以涵蓋全中國大陸的環保市場,因此如何透過建立企業策略聯盟的形式,整合共用資源,才是臺灣企業進入中國大陸時,值得關注的問題。

註1: 客土是指非當地原生的、由別處移來用於置換原生土的外地土壤,通常是指質地好的沙土或人工土壤。製作滿足這些條件的客土,僅依靠自然土壤是不夠的,還需人工添加其他物質。
註2: 農膜又稱為地膜,主要成分是聚乙烯,用於覆蓋農田,以提高地面溫度和保持土壤濕度,促進種子發芽和幼苗快速增長,也有抑制雜草生長的作用。
註3: 毒生薑,是用硫磺熏製的生薑,外觀顏色比普通生薑嬌黃嫩脆,具有較強的毒性,如果經常食用,輕者會引起腸胃功能紊亂,出現腹痛、頭暈等症狀,重者將導致人體相關器官組織慢性衰竭。